潍坊昌邑:文明新风为乡村文化振兴“铸魂”

      近年来,潍坊昌邑市柳疃镇刘家车道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为目标,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建设“魅力乡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留住乡愁,谱写精神文明新篇章

  为编撰村志、修建村史馆,刘家车道村发动全村捐资30余万元,收集老物件220余件。一位早已搬到省外居住的本村人听闻后,委托家人将家中珍藏的一块刻有“品列东胶”的清代牌匾也捐了出来。刘家车道村将文化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打造文体活动场所,高标准建设村史馆,系统展示村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记录本村乡风乡俗和名人贤士,为村民提供了回忆历史、铭记乡愁的精神家园,让更多的村民铭记历史、感恩先贤。

  与村史馆配套建设的小广场、公园等成为了刘家车道村乡土文艺骨干的舞台,广场舞队、非遗高跷队等一支支文艺队伍相继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起来,村风民风持续改善,文明和谐遍地花开,激发了农村内在文化活力,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刘家车道村非遗高跷表演

  刘家车道村非遗高跷表演

  真情服务,铸牢乡村幸福共同体

  针对村里老年人多的实际情况,刘家车道村专门腾出房屋,购置了医疗设备,设立了村级“微型急救站”。“现在有了微型急救站,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在等待救护车前来救助的时间里,社区医生或者附近有医学常识的志愿者就能使用急救设施先做简单的紧急处理。”刘家车道村党支部书记刘亦光说。

  刘家车道村微型急救站一角

  刘家车道村进一步提高了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有效服务群众,不断提高村民自救、互救能力,更好保障村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除此之外,村里还建成老年食堂,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晚餐,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每顿5元的午餐、晚餐,引入了智能化用餐系统,实现刷卡登录、自助打卡、自助结算,满足老年人就餐服务需求,实现了邻里守望、和谐安宁。

  “积”发动力,走出乡村治理新路子

  乡村治理离不开村民参与,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刘家车道村制定了积分制管理办法,根据居住区域将全村自东向西划分为四个区域网格,建立了积分公示栏,登记每个区域网格住户每月加减分情况。

  “我们从集体财产、村容村貌、平安乡村义务履行等方面制定了积分评定标准,通过个人申报、网格员审验、会议评选等环节将积分记录到村民档案中,年底根据积分情况统一分配福利。”刘家车道村村主任刘正义介绍,刘家车道村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建立村民文明档案管理,实现共商、共治、共享,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刘家车道村积分公示栏

  刘家车道村每年都开展“文明家庭 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按照网格长带队入户,村民提名推荐,村两委审核通过方式评选出的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并纳入积分评定加分项,倡导诚信、责任、亲情、榜样学习的理念,传扬崇德向善的感人事迹,激发见贤思齐的正能量。

  刘家车道村开展选树好媳妇、好婆婆活动

  刘家车道村坚持把文明实践活动与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村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紧盯乡村文化振兴,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打造新时代的美丽新农村。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