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沂南:“五老”助力“四雁”共赴振兴之路

在临沂市沂南县青驼镇,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年过六旬、两鬓斑白,却仍然以老骥伏枥的姿态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他们是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更是志愿者。近日,青驼镇组织开展“五老”助阵“四雁”齐飞乡村振兴行动,把“五老”工作融入到统筹推进农村建设中来,以“四雁工程”为载体,引导激励“五老”志愿者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用自己积累的农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找准“五老”助力“四雁”工程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广大“五老”志愿者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沂南县研究制定行动实施方案,号召“五老”志愿者在培育爱农村、懂农村、建农村、兴农村的“四雁”人才,服务农村青年创业,推动文明乡村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帮助“四雁”村组抓住发展机遇,提高村组共同富裕能力。

最美不过夕阳红。对于74岁的老汉陈连林,这个年龄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龄,因具备多年丰富的种植果树经验,自2023年岸堤镇第一个联合社——沂南县四雁农业种植联合社成立以来,岸堤镇积极吸纳这样的老专家,让他们给农户把脉问诊传授宝贵种植经验。“我之前多次给高湖片区的油杏种植农户们讲解油杏种植的专业知识,比如怎样通过剪枝来提高产量,怎样提前预防病虫害,怎样预防‘倒春寒’等。”联合社成立后,他也荣幸地入选了全镇“雁阵”专家人才库。

联合社除了集中挖掘农村擅长从事种植管理的资深“土专家”“田秀才”等“鸿雁”人才,还积极发挥片区内万佛山、玉泉庄、中高湖、前高湖4个党支部的“头雁”领航作用,吸引有能力有想法的返乡“老归雁”人才,参与产业发展,从而凝聚起“雁阵”力量,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干了村里工作30余年退休后始终觉得还得继续为村里干点事,虽然年纪有点大,但作为土生土长的王家沟人,对村里情况比较熟悉,希望把自己的余热散发到村庄最需要的地方。”正在村里文体活动室忙着整理书籍的苏秀菊说着,满脸洋溢着微笑。界湖街道王家沟村,原来是一个后进村和党支部软弱涣散村。退休老干部的“头雁”代表苏秀菊退休不褪色,积极参与村组工作,全力配合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无论是三资清理,还是投身美丽乡村建设,都全力以赴参与其中。仅用一年的时间,该村形成了硬件提升明显、班子战斗力大幅增强、组织生活充满活力、干部群众越来越满意的新局面。

在沂南,像陈连林、苏秀菊一样,本该退休养老,但是仍满怀热情投身村庄建设的“五老”志愿者还有很多。“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发挥‘五老’在助力‘四雁’工程中的作用,真正让他们成为‘四雁工程’的宣传者,‘头雁’村组发展的推动者,‘归雁’行动的助力者,‘鸿雁’人才的建设者,‘雁阵’发展的奉献者,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发展路上最温暖的力量。”沂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慧辉说。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