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寒亭区: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三化”模式 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为进一步扩大文化活动覆盖面,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公共文化需求为目标,从强阵地、建队伍、抓活动着手,用心、用情推进文化惠民系列工作,探索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街道综合文化站被评为全市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工作先进集体,叶家庄子村被确定为省级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

  筑牢基础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化”

  城市社区文化阵地建设

  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一是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按照扩展功能、提升效能的要求,完善10个城市社区硬件设施,配齐图书室、书画室、国学讲堂等13个功能室,为居民提供开放式、多功能、专业化的文化互动平台,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二是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坚持重心下移,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规范提升36处村级文体活动场所,农家书屋放置图书免费借阅,建成公共文化活动小广场,更新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器材,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均衡发展。三是打造家门口“15分钟文化圈”。探索形成“1+46+N”站点布局体系,依托街道1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6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站,统筹辖区4处爱心超市、2处城市书房、112个文化类“红色合伙人”品牌资源、泰祥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内容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完善农村文化设施

   

  城市书房、爱心超市

  丰富形式

  群众文化活动供给“专业化”

   

  各村(居)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是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一是实现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全面推进“菜单式”文化服务,面向辖区不同年龄居民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针对儿童、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智能手机教学、文体手工课、舞蹈等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二是实现文化服务“配送上门”。广泛搭建群众乐享的文化舞台,依托元旦、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将民俗展演、舞蹈、戏曲活动送到百姓家门口,深入各村(居)开展“千场演出进乡村”、“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送文化下基层等文艺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实现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在全区率先开通街道级“综合文化站”视频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文化活动、展出优秀文艺作品,街道文艺爱好者精心创作的7个文艺视频作品在“潍坊云春节”群众文化活动中获奖。线下承办潍坊市2023年黄河大集春节季、潍坊市志愿服务公益演出、寒亭区画乡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文化产品内容建设、服务供给不断提升。

  整合资源

  文化服务主体参与“多元化”

  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惠民的有力支撑。一是加强文体队伍建设。街道、村(居)综合文化站配备文化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对全街道文化人才进行调查摸底,挖掘社区、村庄文化能人,培育和扶持居民文化组织带头人、文艺骨干,发展壮大“丽丽舞蹈团”等文艺队伍132支,辖区2支舞蹈队分别入选为市级、县级“十佳”广场舞队伍。二是推进非遗传承推广。立足资源优势,邀请木版年画、传统风筝等民间技艺传承人,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等活动,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有机结合。三是打造文化特色联盟。以“党建+文化”为核心引擎,在商城社区试点组建“文化党建联盟”,发挥党员、文化骨干作用,打造书法绘画苑等阵地,开设舞蹈训练课等课堂,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全面提升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社区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