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郓城:多举措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近年来,菏泽市郓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有关部署,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贯穿乡村振兴和群众生活全过程、各方面,让乡村文化焕发新气象。


优化公共资源

让文化阵地“活起来”

充分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广场、农家书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资源,搭建好群众身边的活动平台。今年以来,先后为各村配置总价值约28万元的文化用品,新建民俗博物馆、村史馆24处,提升改造实践所、站300余个、实践广场600余处、实践基地20家,重点打造了“一轴三廊五乡七区”的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

图片


图片




丰富文化活动

让群众生活“乐起来”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基层,鼓励和引导“群众演 群众看”系列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今年以来,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5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6735场、乡村阅读活动1300余场,惠及群众20万余人次。先后对培训文艺骨干3000余人次,覆盖全县22个乡镇街道。广泛开展“村BA”“村晚”、小戏小剧展演、广场舞比赛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图片


图片




深化移风易俗

让乡风民风“美起来”

深入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倡导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陈规陋习旗帜鲜明作斗争,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先后开展“共商村规民约 大兴节俭之风”村民议事活动600余场次,将文明节俭标准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切实发挥“一村一约”管理约束作用。成立移风易俗宣传队,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村入户开展曲艺宣讲,已走进300余个村庄。

图片


图片



发展文化产业

让村镇品牌“亮起来”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民间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内涵引领乡村发展。以水浒文化为内涵,建设宋江湖、宋江故里等景点,与4A级景区水浒好汉城遥相呼应;以红色文化为依托,串联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指挥部旧址、郓城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杨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景点,打造乡村红色研学路线;以非遗技艺为支撑,推进“山东手造”进乡村,设置展示销售专区30余个。

图片


图片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