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青年力量为老服务“不打烊”


  “我能用自己所学帮助在家的爷爷奶奶强身健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桓台县荆家镇王庄村大学生志愿者王若霖说。7月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知识宣讲课在桓台县荆家镇王庄村举行。


  活动中,王若霖利用所学专业,为村里老年人讲解耳穴的刺激手法和原理,普及医药健康知识,提供健康知识咨询服务。


  今年以来,桓台县按照“注重实践 发挥专长 就近就便”的原则,进一步凝聚大学生力量,鼓励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基层,就近就便参与村居(社区)助老服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建功新时代。



  大学生化身“村医”反哺家乡


  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养老等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疫情的发生对老年群体的健康带来很大影响。桓台县充分发挥暑假返乡大学生专业优势,由大学生担任“主讲人”,组织开展多场健康专题培训。


  据了解,王若霖既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也是土生土长的王庄人,她表示自己虽然已经走出村子进入了大学校园,但是每次回来都想为村里人做点事。像王若霖这样,大学生化身“村医”反哺家乡的青年志愿活跃在各乡居村落,俨然成为村里老人的健康守护者。



  集体为老人烹制“爱心餐”


  桓台县借助长者食堂、农村幸福院建设,积极为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村级事务搭建平台载体,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阿姨,我们是烟台大学的学生,想为咱村里的长者食堂出一份力,今天中午可不可以让我们为老人们做一顿饭?”7月27日,5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桓台县唐山镇西毕村长者食堂,提出为村里的老人们做一顿午饭的请求。食堂内,几位志愿者分工协作,洗菜切菜、淘米熬煮,有条不紊地开始了烹制“爱心餐”前的准备工作。


  这些“00后”志愿者从小在村里长大,虽然平时在家也做过饭,却很少有用大锅灶下厨的经历。调料如何配比,火候如何掌握,着实让他们犯了难。在长者食堂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志愿者们亲手烹制的醋溜白菜、八宝粥等顺利出餐。


  “看到村里建起长者食堂,我们几个也想尽一份力。原本非常忐忑,怕做的饭菜不合老人们的胃口,看到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满足感油然而生。”忙碌了一上午的青年志愿者们开心地说。



  陪伴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为切实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桓台县创新“以青带老” 智慧助老模式,不少镇、村全面发动返乡大学生力量,组建“青年助老、智慧共享”志愿服务队,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集中培训。


  “学习添加联系人,学习拍照片发照片,学习发朋友圈,学习发语音视频,学习下载APP,学习出示乘车码、健康码……”针对老年人接受新知识较慢的特点,培训课采取“主讲+实带”的模式,每天由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担任主讲,配合多名志愿者手把手帮带。


  通过“一对一”的贴心式培训教学,村内老人学习成效显著,基本上几天内就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手机应用操作。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