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坚持“三个聚焦”构建多元文明实践“会客厅”

今年来,济南市天桥区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坚持“三个聚焦”,创新打造文明实践“会客厅”,大力推进文明实践阵地、人才和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逐步探索出可持续、高质量的文明实践“天桥样板”。

聚焦解决“在哪实践”,构建“客厅”阵地网络。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着眼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构建“1+14+199+N”的文明实践共享阵地服务体系。建强中心阵地。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进,高标准建成集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实践养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涵盖技艺传承室、天桥记忆展览馆等多个功能区,健全完善阅读科普、文化艺术、传承体验等“N”项服务功能,真正让阵地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目的地”。延伸阵地触角。在用好用活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基础上,聚力打造社区“文明微客厅”,统筹运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合现有各类活动场所,创新推出“美德天桥”手绘地图,涵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270余个点位,构建起“三级文明实践阵地”为基础、点多面广、功能完备、资源贯通的阵地网络,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拓展线上阵地。依托“活力天桥”APP、“天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公众号、社区抖音直播间等融媒矩阵,搭建“文明实践直播间”,围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普法宣传、家风家教等开展线上直播210余场。其中,北园街道打造东泺河社区“和荷美美·幸福满园”直播间品牌,北关街道打造北坦社区“善行北关”直播间品牌,链接辖区共建单位、高校等资源,助推文明实践便民化、高效化、精准化。

聚焦解决“谁来实践”,壮大“客厅”人才队伍。坚持“内培”和“外引”两手抓,相互融,不断壮大“客厅”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对内强化自主培养。依托区级文明实践中心深挖辖区各职能单位、专业社会组织、基层优秀社区书记以及社区优秀文化人才,吸纳非遗传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援助、文化阅读等20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270余人,组建区级文明实践“人才智库”,并依托“人才”灵活采用“现场授课+经验分享+实地观摩”等形式,分批分层对全区实践(所)站文明实践骨干开展能力提升培训。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开展文明实践骨干培训暨“星级阵地”展示交流活动20余场,受众42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骨干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对外引入多元主体。以群众多元化需求为导向,盘活闲置资源,通过“以场地换资源”“以服务换空间”等方式,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成为“合伙人”,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专业化文化服务。截至目前,全区累计70余家文明实践阵地引入120余家“合伙人”,提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乐行动计划”等特色活动项目190余个,形成“自我造血、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聚焦解决“实践什么”,做实“客厅”活动项目。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实现链接各级优质文化资源,搭建群众多元化活动平台。丰富活动开展。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全区120余家文明实践阵地设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全龄套餐”,构建“全龄段”服务模式,全区上下形成了幼有所育、青有所长、老有所乐的“终身有教”新局面,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今年来,各实践阵地面向少年儿童常态化开展“听见科普”“以德润心 阳光成长”等780余节精品课程,围绕青年依托“青年夜校”开设插画、音乐沙龙等270余场,面向老年人群体常态化开展“睦邻课堂”等特色活动340余场,让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双提升”。强化项目建设。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依托区级文明实践中心搭建项目供给平台,整合区直相关部门、第三方社会组织等优质文化资源,组建文明实践“项目库”,策划推出“活力天桥 悦成长”等6大系列20余个文明实践项目,涵盖未成年心理健康、非遗传承等千余场不同主题的特色活动,并同步推动优质文明实践资源有序下沉、服务基层50余场,有效破解各实践(所)站文化活动形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在区级文明实践中心“项目化运作”示范带动下,各实践(所)站在活动设计、项目培育、品牌打造等方面更加规范化、精细化,涌现出了170余个群众喜爱、服务成效突出的文明实践服务品牌项目,有力提升了全区文明实践整体创新水平。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