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桓台:探索把文化社区的美好愿景变为生动现实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积极探索文化社区建设“55”新模式,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探索打造“齐有爱”“齐养德”“齐育美”“齐健康”“齐劳动”五种类型,持续实施“文化特色塑造、文化空间构建、文化供给提质、文化主体培育、文化治理创新”五大专项提升工程,策划推动“文化社区,先锋行动”社区试点,多载体带动、全方位推进,不断扩大文化社区建设“朋友圈”,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变成环境好、生活好、身体好、心情好、邻里好的“厚德桓台”现实场景。

文化特色塑造,提升社区文化自信

桓台县各社区深入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结合社区地域特色、人文精神和时代要求,创新实践,凝练独特的社区文化标识,厚植出社区文化自信、凝心聚力的浓厚氛围。

紫悦城社区传承创新发展“信文化”,以悦未来、悦青春、悦夕阳为主题,为少年儿童、青年、老年三大群体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全力打造多“‘紫’多彩 • ‘悦’动全‘城’”文化品牌,让居民生活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活力。东岳国际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党建+网格+美德信用治理”工作模式,推进“‘东’你所需,‘岳’你共建”文化品牌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居民满意度不断提高。

“星璀璨”“银龄先锋”……多个文化社区品牌在居民口中被叫响。桓台县坚持以推进“一社区一品牌”建设为抓手,着力探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文化润心为抓手的文化社区建设新路径。通过组建多个文化社区共同体、探索为民服务事项、推出系列文化服务等,打造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社区样板,不断释放品牌理念示范引领效应,增强社区居民的荣誉感、归属感。

文化空间构建,赋能社区便民服务

桓台县在持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工作体系的基础上,突出党建引领、文化润心,根据社区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居民小区文明实践站点24个,形成“中心、所、站、家庭”四级文明实践阵地网络。涵盖社区健康教育阵地、多功能活动室、妇女儿童家园以及包括阅览室、儿童乐园、传统文化活动室、棋牌室、舞蹈室等各类文体活动场所。室外活动场地达到2万余平方米以上,室外打造科普长廊、文化宣传栏,提升文化空间维度,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场所。盘活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边角地,引入饮水、急救箱、充电插座、AED等便民服务设施,提供一步直达的生活服务,让居民在享受文化服务的同时,也能便捷地解决日常需求。比如,紫悦城社区在综合服务中心西北角,打造24小时自助借阅书柜,并免费为居民办理借阅卡,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近年来,桓台县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资源,打造集“齐思政”大讲堂、文化传承、文艺活动、运动健身、阅读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文化服务综合体11处,建设城市书房5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3处,构建起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文化服务圈”,“圈”出了各类文化服务,也“圈”出了居民满满的幸福感。

文化供给提质,促进社区文化繁荣

桓台县把群众所需、所想、所求落到实处,统筹多元力量,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优化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引导团委、妇联、文旅、关工委、科协等部门下沉社区,打造“声”动桓台、“礼”润桓台、“志”暖桓台、“悦”享桓台四大品牌,开展理论宣讲、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文明创建等系列活动,引导社区居民“齐劳动”,提升居民文化素养。紫悦城社区联合团县委在社区开设青年“星光夜校”,探索服务广大青年的崭新平台,进一步满足青年多元化、深层次的发展需求。

各社区主动“破壁”,按照地域业务相近、资源优势相融、联建互促共进原则,积极链接优秀资源,与辖区内专业文化机构、共建单位对接,实现“跨界”合作。比如,少海社区重点挖掘周边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桓台县实验学校等退休教师资源,优选23名老教师、老党员等组建少海社区“人才库”,建立“银辉名师”工作室,开设学科类精品课程、助力家长共同成长特色课程、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党史教育宣讲课程、网格员导师辅导课程5大板块课程,梳理30余项课程清单,按需提供“点单式”文化服务。少海街道兰香园社区联合一尚艺术培训学校、城南学校等共建单位,组织开展硬笔书法公益课堂、“风筝节”、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活动,助力社区青少年健康发展。

上半年,依靠外输文化力量,各社区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健康义诊、助老服务、暑期课堂、文艺表演、公益理发等文化服务活动1000余场,为社区文化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文化主体培育,“齐健康”激发社区内生动力   

为强化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桓台县各社区注重发掘辖区内具有文化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居民和志愿者,建立人才台账,组建社区文艺团队和文化志愿服务队24支,涌现出怡和花园居民牛凤英(非遗剪纸),恒星花园居民徐大同(书法)等文化能人上百名,并以“社区就是咱的家”为主题,创新搭建“社区大舞台”“社区打擂台”等平台,广泛组织开展社区文化节、艺术展、运动会、“群众演群众看”等活动,凝聚社区文化骨干力量,不断提升社区文化发展源动力。

锦秋社区将辖区内爱好吹拉弹唱的中老年人组织起来,成立11人的“梨园小戏班”文化社团,定期每个星期四下午开展戏曲排练活动,并在重要节点组织成员进行公益演出,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紫悦城社区成立老年书画协会、俏夕阳舞蹈队、手风琴乐团等文化团队,定期开展文艺演出和艺术交流活动,为老人提供文化“静享”场景。橡树玫瑰城社区成立“玫瑰红”文化志愿服务队,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活动,在家门口实现“齐健康”。

文化治理创新,推进社区共建共享

桓台县以山东省美德建设和信用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将“美德润心 信用赋能”与“以居民为中心”理念融合融通,积极探索创新“文化+”社区治理模式,通过文化润心、文明实践,不断增加居民对社区的价值认同感,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推动社区共建共享。

各社区每年举办“邻里节”,通过文化活动凝心聚力,打造“邻里文化”,让社区居民“齐育美”,助力社区基层治理。恒星社区依托文化品牌“星璀璨”,设立儿童议事会,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交流会,增强辖区内儿童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金洲花园居民张银堂积极参与社区“喜事帮帮团”,为邻里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引导大家移风易俗,通过“自己人服务自己人”,培育居民主体意识,强化社区公共精神,形成良性互动的文化治理格局。东岳国际社区建立“诚信商家”美德信用积分兑换机制,利用辖区资源与周边商家签订信用契约,与辖区理发店、药店、餐饮店等推出信用折扣,以美德信用积分机制激发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实现了社区基层善治,让居民成为美好文化社区“合伙人”。

群众在哪里,文化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桓台县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积极培育社区和居民双向奔赴的新型社区文化,打造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让居民的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