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奏响“为老”志愿服务“三部曲” 谱写幸福夕阳红


  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昌邑市深化培育“金辉助老”“益家小菜园”“爱心小屋”等“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奏响“为老”志愿服务“三部曲”,推动“为老”志愿服务活动走深走实。


“金晖助老”情暖中秋活动


  “金晖助老”  奏响温馨生活“暖心曲”


  “金晖助老”志愿服务项目旨在传递爱心、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根据留守、失独老年人具体化、差异化的帮扶需要,提供多方面的帮助照顾,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在活动中,昌邑市创新“5+X”结对帮扶形式,即“拉一次家常、整理一次家务、清理一次个人卫生、维修一次家电、送一件过冬用品”等5个“规定动作”,“X”是结合老人需求及志愿者特长,为老人提供义诊、理发、针灸等特色服务,确保“金晖助老”活动不走过场、不走样。


  每到节假日,志愿者和公益爱心人士都会来到老人家中,为他们带来水果、鸡蛋、大米等生活用品,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和整理家务,并与老人亲切交谈,耐心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关切叮嘱老人保重身体、注重饮食卫生、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态,并鼓励他们怀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冀,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关心。自项目成立以来,共开展帮扶活动140余次,帮助贫困老人600余人。


“益家小菜园”义务种植活动


  “益家小菜园”   奏响健康生活“爱心曲”


  志愿者们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居住在农村的建档立卡困难老人生活能够自理,不需要接受集体供养,但是由于高龄或疾病,无法进行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扶贫补助金让他们能够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但生活质量往往较差。他们所居住的房屋院落常常长满杂草或堆满杂物,不仅阻碍老人行动,影响美观,还让很多土地没能得到充分利用。


  昌邑市深入了解老人餐桌需求,开展“益家小菜园”爱心项目,根据季节和天气,为困难老人开辟小菜园,在蔬菜成熟后,老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摘取蔬菜,能够随时食用到绿色无公害的蔬菜,补充以往餐桌上获取较少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让老人不仅不愁吃,还吃得更加健康更加营养。建设“益家小菜园”,不仅让老人得到了生活和精神上的帮助,许多中小学生能在周六周日也参与到耕种当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益家小菜园”按照统一购种、统一购肥、按需播种的原则,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可以选择自我管护模式,根据老人意愿,由志愿者统一购买菜种、肥料,日常的除草、浇水、施肥、管理等工作都由自己完成;对于无劳动力的老人,由志愿者帮助老人义务种植。待到蔬菜成熟时,除去老人自留所需,志愿者积极通过慈善超市和志愿认领的方式,帮助老人消化剩余的蔬菜,从根源上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共建设益家小菜园 19处,收获蔬菜4000余斤。“益家小菜园”项目被《中国社会报》进行多次报道,并在头版刊登,《中国组织人事报》《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也相继报道。2022年7月29日,该项目在山东省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评铜奖。



“爱心小屋” 义剪活动


  “爱心小屋”   奏响老年生活“欢乐曲”


  “我每天上午都来这里坐坐,有茶喝、有书看、有曲听,今天还能理一下头发。”正在天水公园“爱心小屋”参加义剪的庄大叔笑呵呵地说。与庄大叔坐在一起的几位老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为志愿服务站点赞。


  “爱心小屋”是昌邑市针对70岁以上老人全年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爱心小屋”设在天水公园内,屋内摆有各类公益杂志、老年书籍、健康知识、国学读本等刊物;墙上挂着讲课用的书写板,方便开展爱心讲堂使用;屋内还设有饮水机、长条桌椅、扑克、象棋、羽毛球拍、毽子、宣纸毛笔、打气筒、医药箱、工具箱等常用常需物品。


  “爱心小屋”每周7天开展不同的项目,包括爱心理发、书画交流、法律服务、健康查体、国学养生、文体娱乐等,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自2018年至今,“爱心小屋”共开展爱心理发180余次、义诊活动10余次,文体娱乐活动常态化持续开展。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人们送去了欢乐、温暖。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