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为困难群体”志愿服务 项目指南(试行)》

为更好地关爱困难群体,弘扬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的中华传统美德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全省“为困难群体”志愿服务精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特制定本项目指南。

一、重要意义

特殊和困难群体是最需要关心关爱、帮扶帮助的人。“为困难群体”志愿服务是暖人心、筑同心的民心工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精准对接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做到与困难群众暖心同行;有利于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关爱特殊和弱势群体,形成规范完备的纾困解难服务机制和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帮助困难群众自立自强,凝聚起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帮扶困难群体、传递社会关爱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舒民心、强信心为目标,以生活帮、医护帮、就业帮、应急帮、精神帮和送政策、送技能、送文化、送健康为重点,围绕日常关爱、应急救助、能力提升、服务保障,广泛开展为困难群体志愿服务,确保困难群体急有所纾、困有所扶、难有所帮,推动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提升“厚道山东人”形象。

三、服务对象

“为困难群体”志愿服务主要面向个人及其家庭生活困难、遭遇突发事件陷入困境、存在精神障碍或身体残疾、需要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其中,以残疾人、低收入人员、生活困难家庭、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等困难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

四、实施主体

热心为困难群体服务的志愿服务组织或个人,包括依法成立、致力于开展志愿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或相关部门单位成立的志愿服务队伍;志愿从事“为困难群体”服务的自然人等。

五、项目内容

(一)生活帮类

1.“家政服务”志愿服务项目。围绕生活照料需求,为自理困难、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体提供家庭保洁、卫生清扫、理发洗浴等志愿服务。

2.“暖心食堂”志愿服务项目。以社区(村)设立的“幸福食堂”“暖心食堂”和爱心助餐点为阵地,为困难群体提供就餐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餐前一刻钟志愿服务活动。

3.“送餐到家”志愿服务项目。针对失能、半失能以及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体提供送餐入户、上门帮厨、辅助用餐等服务。

4.“跑腿代办”志愿服务项目。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体提供生活用品和药品代买、快递代取、各类生活费用代缴等志愿服务。

5.“维修维护”志愿服务项目。为困难群体提供水电暖、家电维修以及管道疏通等志愿服务。

6.“心愿速递”志愿服务项目。收集困难群众心愿诉求,链接爱心企业与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人士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7.“居家无碍”志愿服务项目。为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家庭提供家庭通道、厕所、呼叫应答、遥控门锁、可视门铃等无障碍设施改造志愿服务。

8.“照护接力”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喘息服务”,定期为残障家庭提供上门或托管照顾服务,使家庭主要照顾者得以休息,缓解其生活压力。

9.“听见世界”志愿服务项目。为听障困难群体提供言语康复训练服务、手语翻译服务,协调爱心企业开展人工耳蜗、助听器捐赠及使用指导等志愿服务。

10.“关爱榜样”志愿服务项目。对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烈士家庭以及道德模范、好人家庭开展走访,送去慰问,适时提供帮助。

其他生活帮类志愿服务项目。

(二)医护帮类

1.“送医上门”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医护人员开展送诊活动,入户为困难群众及其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健康咨询与监测、用药指导等诊疗活动。

2.“暖心就医”志愿服务项目。在困难群体就医过程中,为其提供陪诊、陪护及相关救助申请服务。

3.“医路畅通”志愿服务项目。为困难群体在医院就诊时协助提供预约挂号、排队候诊、取药送药等志愿服务,方便困难群体就医问诊。

4.“康复颐养”志愿服务项目。指导处于康复期的困难群众及其家庭成员正确居家用药,掌握科学康复方法,提供康复理疗志愿服务。

其他医护帮类志愿服务项目。

(三)就业帮类

1.“就业指导”志愿服务项目。针对困难群体不同需求,提供就业创业政策解读、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结对指导等志愿服务。

2.“春秋送岗位”志愿服务项目。结合春招、秋招等重要就业用工时间节点,面向困难群体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就业信息推送、专场招聘等志愿服务。

3.“岗位在身边”志愿服务项目。收集困难群体待业人员信息及就业意向,向本地企业提供有关人员信息,配合开展就业培训等志愿服务,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近就便就业增收。

4.“手造传承”志愿服务项目。邀请“山东手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志愿服务,传授木雕、柳编、织绣等传统手造工艺技术,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创业。

5.“轮椅上的梦”志愿服务项目。为出行困难残障人士提供绘画、电商、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就业创业指导,帮助联系销售渠道,实现居家就业创收。

6.“就业助困”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爱心企业、企业家开展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志愿服务活动,为困难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

其他就业帮类志愿服务项目。

(四)应急帮类

1.“一键呼叫”志愿服务项目。配合有关部门为行动不便、独居的困难群体安装“一键呼叫”装置,建立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机制,及时帮助解决紧急情况。

2.“平安家园”志愿服务项目。宣传普及防灾防震、突发疾病处置、燃气用电安全、应急救治等常识,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困难群体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让爱回家”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公众平台,开展寻亲帮扶活动,开通烈士寻亲服务热线,同时为走失老人、流浪人员以及骨肉离散群体提供寻亲与返家志愿服务。

4.“应急救助”志愿服务项目。针对受灾遭疫困难群体面临的饮食、居住、诊疗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开展巡检、救援、物资发放、心理抚慰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

其他应急帮类志愿服务项目。

(五)精神帮类

1.“强国有我”志愿服务项目。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宣传宣讲志愿服务,鼓励引导困难群体强信心,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自强先锋”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困难群体中的自强模范开展事迹宣讲志愿服务,采取网络推文、短视频、现场直播等形式,讲好自信、自立、自强故事,激发困难群体的内生动力。

3.“温情陪伴”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开展日常陪伴、康乐活动、共度节庆等志愿服务活动,与困难群体互动交流,帮助困难群体乐观面对生活、积极融入社会,树立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4.“心理辅导”志愿服务项目。为困难群体提供心理辅导,使其掌握科学的情绪调适方法、心理减压方法,悦纳自我、互相关爱。

5.“残健共融”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开展残健共融志愿服务,组织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进入公园景区、文化场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参加活动,体验无障碍环境,在陪伴与互动中帮助残障人士树立信心、融入社会。

6.“共学共育”志愿服务项目。秉承残健共学理念,为进入普通学校就学的残障儿童提供学校适应、学业指导以及朋辈融合协助等志愿服务。

其他精神帮类志愿服务项目。

(六)送政策类

1.“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现场宣讲、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开展惠残纾困政策宣传解读,入户进家为困难群体提供政策答疑、现场办理等志愿服务,帮助困难群体掌握、用好优惠政策。

2.“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项目。为利益受侵害、名誉受侵犯、身份受歧视等的困难群体提供普法宣讲、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调解及代理诉讼等无偿法律服务,帮助困难群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金盾守护”志愿服务项目。开展防非法集资、防网络诈骗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困难群体提高防诈骗意识与能力。

其他送政策类志愿服务项目。

(七)送技能类

1.“田间讲堂”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指导、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2.“技能提升”志愿服务项目。针对困难群体不同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托育护理、建筑装配、维修调试等技能培训志愿服务,帮助困难群体掌握生产生活技能,增强自立自强本领。

3.“网技有你”志愿服务项目。围绕网络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为困难群体提供互联网设备和软件使用、网络营销、新媒体运营等技能培训志愿服务。

4.“自立学堂”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学习手语、盲文,残障器械使用培训等志愿服务,帮助残障人士掌握生活技能。

5.“回报桑梓”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动员在外地学习、工作的大学生、技术人才、企业家开展回报家乡志愿服务,向困难群众传授各类生产生活知识技能。

其他送技能类志愿服务项目。

(八)送文化类

1.“文化讲座”志愿服务项目。举办优秀传统文化、哲学历史、文学文艺等讲座,丰富困难群体的文化知识,增强人文素养。

2.“艺术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书画、声乐、舞蹈、传统工艺等知识讲解和技能培训,让困难群体在工作、生活之余培养爱好,充实文化生活。

3.“娱乐生活”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与困难群体共同组建合唱团、舞蹈团等各类文艺团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愉悦身心。

4.“书香阅读”志愿服务项目。举办以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的阅读兴趣小组,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开展读书、听书等无障碍阅读志愿服务。

5.“文化下乡”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文艺、电影、戏曲、图书、宣讲等下基层活动,为城乡困难群体提供文化志愿服务,活跃困难群体精神文化生活。

其他送文化类志愿服务项目。

(九)送健康类

1.“健康讲堂”志愿服务项目。围绕困难群众健康需求,组织医务志愿者开展健康知识宣讲活动,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提升健康自护意识、能力。

2.“健康守护”志愿服务项目。为患有慢性疾病、有康复治疗需求的困难群众及家庭成员提供电子血压计、血糖测试仪、制氧机等家用医疗器械和康复器械使用知识普及和使用指导志愿服务。

3.“巾帼健康”志愿服务项目。为困难妇女群体宣传“两癌”防治知识、“两癌”免费检查及救助政策等,开展巾帼健康知识讲座和关爱服务,传递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4.“健身运动”志愿服务项目。宣传体育健身知识,开展广场舞、健身操、球类运动等培训,组织开展健身活动,帮助困难群体科学健身、合理运动。

其他送健康类志愿服务项目。

六、项目实施

1.项目认领。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结合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主动认领“为困难群体”志愿服务项目。项目认领后,统一纳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管理。

2.需求评估。根据认领项目,提前调研了解服务困难群体的数量、分布、特点及具体需求情况,科学研判、制定需求清单。

3.方案制定。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服务的具体内容、标准、时长、频次及所需志愿者数量等。

4.招募培训。根据项目的具体对象、服务内容,确定招募志愿者的数量、专业背景、资质条件。对参与项目实施的所有志愿者,进行相应的岗前辅导和技能培训。

5.项目执行。与服务对象或其监护人充分沟通对接,稳步推进项目实施。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

6.效果评估。根据项目进展,实施阶段性总结评估,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建议,持续改进完善,推进项目有效落实。

7.支持保障。志愿服务组织应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以及必要的交通、通讯、食宿、保险等支持。对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8.品牌打造。根据项目实施效果和社会认可度,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培育形成“为困难群体”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加强媒体宣传和项目推广。

七、项目要求

1.精准对接需求。加强前期调研和对接,准确把握困难群体的共性需求、个性化需求,开展精准化、专业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

2.项目具体可行。策划设计的项目内容应真实具体、贴近生活,有明确的服务人员、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可操作性强,预期社会效果好。

3.做好风险防控。对项目服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研判,明确权责,强化风险意识和相应处置工作。注意尊重困难群体人格尊严,做好服务对象个人隐私信息保护。

4.推进常态长效。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作用,组织教师、医生、律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各类专业人员常态化开展为困难群体志愿服务,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各级文明办要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资源力量整合,打造辨识度高、生命力强的为困难群体志愿服务品牌。

5.强化宣传推广。利用各类媒体向社会宣传项目的服务内容、参与渠道,让更多困难群体及时知晓,方便寻求帮助,引导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为困难群体”志愿服务,提高项目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加大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先进典型选树力度,壮大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正能量。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