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文化赋能 实践聚力 小巷开出幸福花

潍坊市潍城区城关街道曹家巷社区地处潍坊市中心,建于80年代中期。曹家巷社区立足“阵地引领+文化浸润”双轮驱动,将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治理创新相融合,构建起富有时代气息、彰显红色底蕴、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社区”新模式,让居民在诗意栖居中感受城市温度,在文化滋养中凝聚奋进力量。


创新赋能:提升文明实践阵地效能

深耕文脉,擘画记忆蓝图。曹家巷社区党委牵头成立“文化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通过整合辖区非遗资源、红色遗址、群众文艺团队等优势资源,建立“一核多元”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社区文化书屋,搜集老照片、手工艺品;举办"街巷故事会",邀请老一辈居民口述历史,讲述社区变迁;复原传统节气习俗,开展清明青团制作、端午浓香粽子、中秋百家宴等沉浸式民俗活动。


图片

阵地建设,筑牢文化堡垒。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改造提升社区文化功能,设立“社区书屋”“非遗工坊”“睦邻角”等特色空间。创新文化场景应用,在社区广场设置“文化长廊”,打造“家风家训文化墙”,将文化元素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图片


文化浸润:构建多维共生文化生态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精神沃土。依托辖区荷花湾战斗遗址、潍县战役胜利纪念碑等资源,通过老党员口述历史,开发“行走的党史课”项目。组织青少年开展红色剧本演绎、革命歌曲传唱等沉浸式教育活动。建立“红色故事会”宣讲团,让红色文化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生。

图片

激活传统文脉,擦亮文化标识。通过与十笏园非遗空间合作,举办“非遗文化节”“老手艺新传承”等系列活动,让剪纸、泥塑、皮影等传统技艺为居民生活“增色”。创新打造“非遗文化墙”,将非遗文化与传统民俗搬上墙,形成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IP,全面展示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拉近居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图片

培育现代文明,涵养社区气质。构建“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立“共享图书”“社区书屋”“亲子阅读坊”,藏书量突破1万册,年借阅量达8000人次。推出“社区文化沙龙”,邀请作家、艺术家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累计举办书法、绘画、写作等活动56场。


共建共享:激发社区文化创新活力

居民主体,构建文化共同体。社区吸纳退休老人、党员、文艺爱好者,成立社区文化志愿服务队。目前,社区共有6支文化志愿服务队,志愿者230余名,涵盖歌曲、舞蹈、戏曲、乐器演奏等,充分利用春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开展文艺演出600余次。居民成为社区文化志愿者,又带动更多居民加入志愿队伍,更好地繁荣活跃社区文化,为社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图片

校社联动,打造文化新磁场。与高校共建“社区文化研究院”,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孔子学堂”“暑期文化沙龙”等项目,利用碎片化时间促进文化知识流动。联合开展的“社区文化传承人”培养计划,已培育青少年文化志愿者56名。


图片

多元活动,共筑社区同心圆。曹家巷社区运用项目化运作方式,结合社区社会工作方法,确定了以历史文化为根、红色文化为干、民俗文化为枝、亲情文化为叶、和谐文化为花的“五大系列”。开设“爷爷奶奶一堂课”系列活动,同时开展“小记者夏令营”,“平安义巡、我是参与者”,“桑榆非晚”,“暖心港湾、安全至上”等项目。通过“党建引领,幸福家园1+1”、“‘潍’有书香 浸润心灵”、“‘醉’青春关爱儿童志愿服务”、“中秋‘赛’月儿”等文化活动,不断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再上新高度。充分挖掘社区内“老牌坊、老街坊、老故事”,建立了11个邻里互助活动角,着力构建了温暖有爱的幸福家园。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