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来了“文艺轻骑兵”

       在黄海之滨、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活跃着这样一支文艺队伍,他们以“党旗飘飘·文艺筑梦”党建品牌为引领,以文艺为媒,广搭文化舞台,力促地区发展,足迹遍布寻常巷陌、山海之间。这支队伍,就是荣成市文艺志愿服务队。

  2016年,荣成市文艺志愿服务队成立。7年来,荣成市文艺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宣讲进村、文化入户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唱出响亮的文艺好声音。

  这样的宣讲接地气暖人心

  彭晋堂是荣成市文联“小螺号”宣讲团的宣讲员,他用乡味乡音,以身边小事为切口,把“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全面细致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讲的都是实事,说的都是实话,咱听得明白,也愿意听!”现场一位老党员说,自己在村里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以后还要干更多正能量的事儿,“给儿孙当好榜样,不给党抹黑、给国家丢人。”

  “小螺号”宣讲团由精通政策理论、党史、民俗文化、海洋文化等的文艺志愿者组成,以“文艺小分队”“文艺轻骑兵”的形式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近年来,“小螺号”宣讲团走乡村、进渔港、访农家,深入暖心食堂、企业车间、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文化、诚信文化。 

  文艺志愿服务“到村里去”

  走进东山街道石头河村,一场别开生面的信用表彰活动正在进行。来自东山街道的200多名各村优秀志愿者代表及信用建设先进个人,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挤得满满当当。

       大家手捧获奖证书,聚精会神地欣赏文艺志愿者带来的京剧、歌舞、诗朗诵等10多个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节目,现场掌声不断。  

  群众在哪里,文艺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荣成文艺志愿者探索将文艺志愿服务作为信用激励应用产品,坚持品牌引路,重点打造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三大特色文艺志愿服务品牌。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如果问上庄镇南沙岛村的村民,村里人气最高、最乐呵的地方是哪里,大家会告诉你,是幸福驿站。这地方好找,在村委大院,顺着锣鼓点儿就能找到。

图片

“戏村”排练现场。

  来到幸福驿站,这里正在排演京剧《状元媒》选段,从演员到司鼓操琴的乐队成员都由村民担任。来自市戏曲协会的志愿者正在指导排练,她说:“南沙岛村是当地有名的‘戏村’,戏曲文化传承已有100多年历史,村里唱京剧的村民年纪都很大,能撑起一台传统老戏着实不易,正好市里启动了‘文艺+乡村文化振兴’戏曲下乡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们想帮村民把这项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乡村文化振兴,文艺大有可为。荣成市文艺志愿服务队通过大力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基层文艺培训,让文艺真正扎根基层,形成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