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定陶区:坚持“三个强化”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精神家园”

今年以来,菏泽市定陶区以基层阵地资源整合为切入口,着眼体制机制健全、阵地资源整合、服务群众精准“三个强化”,探索出“一站多点”综合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便民服务”综合体,成为周边群众沟通交流、放松娱乐的的好去处,真正实现了让基层阵地“活”起来,点亮了百姓“新生活”。

强化机制建设,责任“三级共担”,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从“组织领导、阵地管理、队伍建设、活动开展、奖励激励”等方面进行管理和规范,夯实综合体建设区镇村三级主体责任。区委常委定期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实践所所长定期开展走访调研、专题培训,村两委制定村支部书记推动落实机制,以体制机制夯实文明实践综合体工作开展。

图片

强化阵地建设,打造“便民平台”,推动文明实践凝聚群众

按照“盘活资源、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原则,以实践中心(所、站)为中心,深度融合红色教育、休闲娱乐等各种便民服务资源,将综合文化站、便民服务中心、乡村记忆馆、文化大讲堂等便民设施纳入文明实践功能区,延伸服务触角,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搭建成为集学习培训、技能交流、文化普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中心,不断扩大服务群众的“百姓之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强化志愿服务,突出服务“三化”,推动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凝聚力量,队伍共育,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化。发挥区镇两级文联、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配强志愿队伍,根据群众心理疏导、上门服务、矛盾纠纷等需求,分类组建“共陶菏解”、“心灵有约”、“帮帮团”矛盾调解等专业志愿服务队60余支,组建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中坚力量。聚焦需求,活动共联,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将每周五定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日,文明实践中心制定月活动主题清单,要求各文明实践综合体结合实际开展“五为”志愿服务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发挥职能优势,与实践所、站结对共建,常态化开展“文化进万家”“科技壮苗”“健康义诊”“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1400余次。创新方式,突出重点,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依托“志愿山东”平台、“爱定陶”客户端,突出“老少残”重点人群,打造“智慧养老一键呼”“和美讲堂”“为生命护航”等42个品牌项目,凝聚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力量,开展线上“点单”服务400余次,为1.2万余名重点人群提供“私人定制”服务。根据居民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每月15号集中搜集《群众服务需求意见征集表》,进行针对性派单服务,累计开展“板凳宣讲、理响万家、文艺惠民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460余场,有效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

图片

图片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