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东明:踏上乡村文化振兴“复兴号”

  近年来,菏泽市东明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紧扣群众多元需求,统筹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便民、思想、文化”三个阵地,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踏上乡村振兴“复兴号”。


 赋能志愿服务岗 打造便民主阵地

  东明县始终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深刻理解“群众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的精神,以破解服务盲点、办好村民关心事为着力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一站式、人气旺的志愿服务便民岗,并按照群众所需,结合各村镇实际,精准制定服务清单,全面提供包含组织建设、民生保障、公共卫生等多方面多类型服务。严格落实志愿服务岗值班制,确保岗位全天候值班在岗,按照“定人、定点、定时、定责”“四定”标准为群众提供便民、咨询、帮扶、调解等服务,确保群众“不扑空”。近年来,东明县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这块“金字招牌”,整合全县资源,建成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0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岗,提供服务12余万次。

图片


  发挥宣讲引领力 打造思想新篇章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为使乡村振兴“复兴号”这辆列车走的又快又稳,思想引领必不可少。东明县从宣传宣讲入手,积极打造立体宣讲矩阵,组建了十支共1000余人的宣讲队伍,深入基层持续开展理论宣讲,打造了“南华讲堂”“沿着黄河去宣讲”“红色记忆”等基层宣讲品牌。开展了黄河文化、红色传承、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特色宣讲活动17000余场。通过“讲故事、听民声、谈变化”,筑起了东明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时代底座,为乡村振兴战略凝心铸魂。

图片


  提升活动凝聚力 打造文化新领域

  东明县不断拓展文化服务阵地,壮大文化服务队伍,丰富文化服务内涵,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加强文化供给保障。充分发动党员、农技专家、公益爱心人士、返乡创业人士等力量,组建了18支“有见识、有能力、有担当、有集体意识、有公益精神”的志愿服务队,创新服务模式,擦亮活动品牌,通过活动开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植入“主心骨”、注入“强心剂”。结合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主题活动3000余场次。结合古农耕文化、四季循环等传统文化,策划开展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1000余场次。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持续性推进“送戏下乡”“黄河大集”“文化文艺汇演”等活动,强化文化润民,挖掘区域优质文化资源,多举措强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入“快车道”。

图片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