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邹平:共绘文明实践“新画卷”

近年来,滨州市邹平市码头镇坚持以“实践场所多样化、群众生活丰富化、服务质量精品化”为目标,从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实践活动等方面综合发力,着力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融资源,建强文明实践阵地

“各位村民请注意,今天8点在村内广场有农技知识宣讲,下午3点在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活动,村民可积极参与。”一大早,码头镇炭刘村的大喇叭就开始播报,志愿者们聚集在广场、村委等地,紧锣密鼓地布置着活动现场。

今年以来,码头镇按照“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有效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村内民俗博物馆等阵地资源,联动镇派出所、医院、银行、家政等多元化领域资源,开展理论宣讲、网格工作、“马扎”议事、志愿服务、休闲娱乐等活动300余场,倾力书写着新时代码头“答卷”。

建队伍,激发文明实践活力

“行走的党课”“假期花式带娃”“青年夜校”“农田‘土’专家”等文明实践“新”模式正在码头镇上演。“我们要把分散在各个领域的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把蕴藏在党员干部群众中的宣传教育活力激发出来。”码头镇副镇长孙翊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会上说道。

据统计,码头镇目前已组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美德健康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志愿者服务队50余支。他们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出点子、献良策、聚人心,定期组织红色观影、协商共议、便民服务、文艺培训、假期研学等活动90余场,为码头镇开拓了文明实践“新天地”。

解民忧,提升文明实践水平

哪里有群众,志愿服务队伍就在哪里。码头镇紧扣辖区实际、围绕群众需求、融合区域特点,组建村内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三方管家”,线上建立居民微信群,以“居民微信群里发声——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及时处理——村委会督导反馈”的闭合链条,推动问题及时解决。

“今天中午在微信群里反馈村内自来水管坏了,下午就给修好了,这办事效率就是快!”说起“三方管家”孟家桥村村民孟庆文竖起大拇指。针对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群众“点单”,“三方管家”“接单”的模式,第一时间收集民意,第一时间化解矛盾,解决居民实际问题,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在经常、落到实处,不断为志愿服务提“温度”,为民生福祉增“质感”。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