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奏响乡村文化振兴“奋进曲”

       以非遗丰厚底蕴为依托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实施“三位一体”模式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搭台吸引全民参与……日前,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潍坊市聚焦聚力乡村文化振兴,各地以“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为重点让“村村有好戏”,繁荣乡村文化、汇聚乡村人气、激发乡村活力、推动乡村发展,不断增强广大群众文化体验感、参与感和幸福感。

  以“非遗”底蕴为依托

  文化“两创”助乡村振兴

  完成一只最简单的“泥老虎”,需10道工序、上5种颜色,拿起、放下的动作需要重复78遍,聂鹏却乐在其中。

  “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高密聂家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的发源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泥塑之乡。“90后”聂鹏,是高密聂家庄村最早回村参与泥塑传承的年轻人之一。

1

  2021年3月,聂鹏申请注册成立了全市首家非遗合作社——高密市聂家庄泥塑专业合作社,推动泥塑产业化发展。他开网店、上直播,在淘宝、抖音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推介聂家庄泥塑,利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拓展了聂家庄泥塑的销路,让老百姓重拾老手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挑战,农村非遗的传承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手艺人普遍存在竞争力减弱的情况。面对一系列的传承、发展难题,高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非遗丰厚底蕴为依托,将文化振兴与为民服务相结合,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线,全力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享“传承人得保护+群众得实惠+村集体经济得壮大”的文化成果。

  该村探索“党组织+合作社+产业协会”发展模式,以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为基础,成立泥塑联合社专门负责泥塑的生产加工;组建高密市泥塑协会吸纳企业会员,专门负责泥塑产品的宣传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供销链条。目前已有120多名泥塑艺人加入到合作社制作泥塑产品,生产的泥叫虎、摇猴、八仙等泥塑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

  “我们以聂家庄为主要阵地,全域打造形成‘两园、三基地、多点’文化布局,投资2000万元,打造提升文化公共活动场所建设,规划占地100亩,设有高密泥塑文化艺术馆、产学研实践基地、餐饮休闲区、冬暖式大棚、电商直播室等20余个功能区。”高密市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说,聂家庄村结合非遗底蕴,建设泥塑经典作品“叫虎”景观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打造聂家庄村多彩非遗文化小巷,设计绘制了主题3D墙绘和泥塑文创墙面1700多个点位,并将村内一处拥有见证200余年历史、占地210平方米的老屋,实施保护措施,原汁原味保留了传统文化。同时,以村级公示榜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宣传核心价值观、善行义举榜、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等内容,以文明乡风激发基层治理的“乘数效应”。

  据介绍,聂家庄先后获得“中国泥塑之乡”“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山东省景区村庄”“潍美”公共文化空间功能设计奖等荣誉,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在全省推广,成为了以文化两创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打造“城郊辐射文化圈”

  公共文化服务助乡村振兴

  “我们村的文化广场和空地多,晚上各个村的文艺演出队轮流演出,节目可好看了!”日前,在寿光营里镇道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几位老人吃饭过晚饭后,拿着马扎来到这里,等着节目开演。

2

  “我们有民间文艺演出队伍1000多支,一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0余场,如果算上送戏、送电影那就更多了。”寿光市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说,近年来,寿光市围绕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总结并推广了“三位一体”公共文化服务等经验。

  据介绍,寿光市以“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目标,重点在文化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效能和管理机制上创新,实施“三位一体”模式,全力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我们实施了‘文化带动’、‘文化下乡’、‘文化服务’三个工程,先后举办了重大节庆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团体大赛、千场公益巡演、文旅惠民消费季等38项文化活动,开展了非遗展演展示等10余项文化惠民活动,实现文艺惠民演出全覆盖。目前,年培训各类城乡文化人才达20000多人次,培育发展庄户剧团200多家,建立民间文艺演出队伍1000多支,年送戏1000余场、送电影10000余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0余场。”该工作人员说,一年四季,无论室内室外,居民们都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据介绍,在城镇街道,寿光打造了“城郊辐射文化圈”。14处镇街全部高标准建设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均在2000平方米以上,内设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公共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儒学讲堂、历史文化展室等,并对室外文化广场重点打造。结合各村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特色,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本载体,利用废弃、闲置用地,精心规划设计,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底蕴、人文特色,建广场、上设施,提升打造韩家牟城汉字文化馆、古城春秋文化史馆、仓颉汉字艺术馆等多个文化特色村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共建“展示乡韵”“留住乡愁”的综合文化阵地。

3

  目前,已建成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三级场馆共计1000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群众步行10分钟,就可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

  据介绍,在打造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寿光坚持制度约束与服务保障一体落实,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让优秀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振村民精气神,孕育社会好风尚,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

4

  量化美德积分、推动乡村德治

  文明实践助乡村振兴

  “正好我家离着村广场比较近,我看着广场两旁的冬青不是特别整齐,于是就来修剪修剪,既锻炼了身体,美德银行也给俺记了分。”近日一大早,青州市高柳镇南马兰村“美德E站”志愿者刘安田就来到村广场,对广场两旁的冬青等树木进行修剪,并及时进行清理。在南马兰村,像刘安田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村里取消了保洁员制度,将每家门口四大堆清理纳入美德E站考核范围,以“美德积分”为纽带,通过量化赋分,为能干多干的志愿者计分,积分还可以在“美德超市”兑换物品,大大地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

5

  美德E站,让“美德信用”成为居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到的奖励,是青州市以文化振兴为基石,“文明实践+金融服务”联动,筑牢乡村文化之魂系列举措中的重要一部分。“近年来,我们孵化培育了‘稷下学堂’‘美德银行’等特色文明实践品牌,以推动‘乡村德治’水平为着力点,做好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服务工作,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达985个,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93.5%。”青州市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青州市已经制定出台了《青州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2023-2027)》,明确市级、镇级、村级和群众四方主体责任,确保更加高质高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近年来,全市聚焦聚力乡村文化振兴,扎实开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主题活动,重点做好‘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潍坊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我市研究制定《潍坊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潍坊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整体宣传推介方案》,市委宣传部成立工作专班,明确部门科室责任,统筹各方资源,突出地域特色,以活动凝聚群众,举办了秋季黄河大集启动仪式系列活动,形成了规模效应。

6

  “下一步,我市将牢牢把握活动开展和宣传引导两条主线,不断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活动引向深入,打造更多更好为广大群众欢迎的文化盛宴,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该负责人说。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